Search

你有誤會過孩子嗎?

如果答案是「否」,
那你可能對自己有很大的誤會。...

  • Share this:

你有誤會過孩子嗎?

如果答案是「否」,
那你可能對自己有很大的誤會。

我一直認為我的觀察與學習幫助我能用較沉靜態度以及孩子的視角,在短時間內去理解他的需要並同理他的行為。同時也為著暖哥的懂事和情緒穩定而感到驕傲。

但事實是,我還是太嫩了。

從小他就喜歡把東西給別人,聽到別人說「謝謝」好像是種正向回饋。現在他快兩歲,就在我開始邀請朋友的小孩來家裡與他一起玩時,衝突卻產生了。

他一開始對於別人進到這個屬於他的空間並沒有太大的反彈,直到他長大了發現原來不是所有東西都像給大人一樣會回到他手中時,搶奪就發生了。他很高興別人來家裡,卻會在別人拿他玩具時上前阻止。

這對一個主人家來說非常尷尬, 畢竟我是希望孩子們能一起玩的。而事前我也給他打過預防針,說明其他人來一定會想玩他的玩具,如果他不想要人家拿哪個玩具可以用說的。可是來玩的小朋友都跟他差不多大,不可能在玩之前詢問他,而他才兩歲不到,又怎麼可能在激動的當下懂得好好說呢?

後來他又衍伸出了另一種行為,就是把玩具拿在手上伸出去,但當別人伸手要拿,他又會快速的收回跑走。這樣的行為在我眼裡,比直接搶奪還討厭。因為我的解讀就是「他在逗弄別人」,玩伴的媽媽顯然無法理解,而這也令我很難堪。

結果在諮詢了我同班的特教老師後,讓我對暖暖有了嶄新的看見~

首先,分享的概念要到孩子五歲才成熟。暖暖拿著玩具伸出手到對方面前的行為是「展示」,並不是要「分享」,更不是要「逗弄」,而也是有孩子連看都不給看的。暖暖是觀察型的孩子,在沒有確認對方對於玩的方式有共識時,不會輕易分享。但若他信任對方,他也會願意試試看。

聽完我豁然開朗。

在小朋友有帶玩具一起玩的情況下,他通常願意交換玩一下子,因為孩子都喜歡靠玩具建立關係。但當有不好的體驗時,自然會後退再觀察。就算是我請客人來家裡作客,若是客人沒有經過我同意就動我的東西我一定會不開心。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卻沒有同理,認為小孩的一切本該被分享。(也許在孩子的心理更多是被侵佔)

透過這次經驗,我再次被提醒迴轉像孩子的重要。若是我們更多的理解孩子的適齡行為,以及他們每個人獨特的氣質,而不用大人的眼光去評斷指責,少了委屈和憤怒的幼童,長大自然更能用愛去彼此寬待。

今早與阿暖認錯後,我問他是否願意原諒媽媽對他的誤解?

他很大方的說:「好。」😇

#暖媽日記
#1y11m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